今年8月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烤”验,也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严峻的抗旱形势,全县有关部门、乡镇强化底线意识,加强预警研判,全面落实应急响应各项措施,织密织牢抗旱“安全网”。
在龙台镇顺风村、双寨村、金鱼村等地,记者看到,大片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因持续的干旱变得枯黄无生机,稻田基本干涸,有的田块土壤干裂……
受持续高温影响,龙台镇从8月中旬开始陆续出现旱情。再加上前期该区域农作物播种时间比正常播种时间晚了近一个月,尤其是双寨村、金鱼村、顺风村地处人民渠尾端,水稻、玉米受旱情况较为严重。
收到龙台镇的旱情反馈后,县河湖保护中心龙台站第一时间积极协调抗旱输水工作,主动对接人民渠工作人员开闸放水,并在收到调水指令后立即指派机手开闸放水。
“我们组织了专业技能人员对辖区内的所有电力提灌站的闸门及电路进行检查维修,确保电机能正常运行。同时,统筹人员分组安排上渠巡查,真正做到需要放水时保证渠道畅通。”县河湖保护中心龙台站副站长周忠元介绍道。
9月3日,县河湖保护中心龙台站会同龙台镇相关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顺风村、双寨村、金鱼村等地的田间地头,查看当地的农作物灌溉情况。
可以看到,当地的蓄水池、沟渠已经蓄满水,地里部分干瘪枯黄的水稻,经过水的润泽,重新焕发生机。截至目前,龙台站共开启4处电力提灌站,共计抽提水462小时、36.334万方,灌溉农田1200余亩。
“通过县水利局、龙台水管站及时协调调水,高效率输放及时水,挽救我镇水稻面积850亩,减少损失3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我镇的旱情。”龙台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9个乡镇受灾,主要集中在白果乡、龙台镇、继光镇、兴隆镇等乡镇。
面对旱情,相关部门坚持早谋划、早部署,积极采取紧急措施,在确保辖区内生活用水的情况下,县域各个县管渠道陆续开闸放水,向受旱灌区输送抗旱应急水源,努力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连日来,我们持续加强与都发中心人二处对接,合理计划调配水源。目前,经过合理调配,已完成对旱情较严重的4650亩地的浇灌。成立抗旱突击队,下沉乡镇,收集旱情,发动乡镇村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畅通沟通渠道,扩大宣传范围,快速高效地解决群众反馈问题。同时,针对非自流灌区和旱湾死角,采用库塘堰河沟渠抽提水等措施办法应对旱情。”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工作人员徐成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