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旧版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小切口”带动“大发展”,玉兴镇联合总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 2025-11-13 来源:中江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打印


乡村振兴,关键看治理,如何让农民增收、让产业可持续,这是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玉兴镇,看他们如何从小农户的“晒粮难”破题,到村集体的“抱团富”,用一场资源整合的变革,走出乡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粮食收储旺季,在玉兴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台谷物烘干机全速运转,收割的水稻经过烘干、清选,直接存入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粮仓。种粮大户舒泽云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收获季,最犯愁的就是晾晒问题。“以前没有专门的烘干技术,粮食收回来,就堆到路上或者院坝,很容易发霉。”

如今,他把粮食直接拉到镇里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仓储一站式搞定,这让他省心不少。

舒泽云的便利,源于玉兴镇破解“小农户难抗风险、村集体难成规模”的探索。2023年以来,面对各村资产分散、资金短缺的困境,玉兴镇由9个村党支部牵头,将各自的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拧成一股绳”,成立联合总社,下设农业发展、劳务服务等5个子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市场化运营。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正是总社整合850万元资金打造的核心项目。除了烘干、仓储,还配套2000立方米果蔬冷鲜冻库、6000平方米晒场,让农业生产实现“种、管、收、储、销”全链条闭环。

玉兴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营运负责人李久林告诉记者,“现在,农事服务中心每天粮食烘干量在200吨左右。加上二期的仓库,现在能储存5000吨的粮食。”

小切口不仅破解了农业生产的痛点,更激活了多元发展的动能。在联合总社的统筹下,400余亩曾经的撂荒地被集中整治,种上玉米、小麦,每年为各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依托冷鲜冻库资源,总社打造“玉兴鲜”区域品牌,让稻蛙、蔬果等特色农产品“保鲜出圈”。下属劳务公司承接镇内工程、垃圾清运,为村民们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

“我现在在劳务公司上班,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每天上午做一上午,下午再去收一车,还可以帮自己家干点农活,每个月能够挣2000多元,又方便又近,家里也照看到了。”玉兴镇玉屏村村民李武洋笑着说道。

发展的红利,最终要落到村民身上。联合总社创新“保底+项目+利润”三重分红机制,按不低于投资额2%的比例保底分红,再提取收益的15%作为公积金、10%作为公益金,剩余部分按各村资产确权比例分配。2023至2024年,总社已累计分红42万余元。

玉兴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负责人龚碧勇说道:“我们就是从小处着手,解决农户和村集体的急难愁盼。单靠一个村,建不起这么大的农事中心,但联合起来就有了力量。目前,总社资产421万元,2024年经营性收入突破300万元,这些收益又能反哺农业设施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从小农事到大产业,从小村落到大联合,玉兴镇以联合总社为纽带,用“抱团”破解“分散”,用“实干”回应“期盼”,不仅让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新生机,更让乡村振兴的底色越绘越浓。

“我们不贪大求全,而是从解决‘晒粮难、增收难、就业难’这些小问题入手,让村集体抱团发展有实效、村民得实惠。”玉兴镇副镇长邓雯表示,“接下来,将聚焦稻蛙产业推广、文旅项目升级,让小切口带动大发展,让集体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中江县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