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芍药采挖的黄金时节,在集凤镇石垭子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十余位农户手持锄头,弯腰穿梭在绿意盎然的芍药地里,小心翼翼地将饱满的芍药根从土壤中挖出。芍药的清香与农户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石垭子村如今已蜕变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村子,道路整洁、民居错落,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龙泉山石垭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打造的200亩芍药种植基地。
“今年三月,基地的芍药鲜切花率先迎来收益,短短20天就为合作社带来了第一笔收入。采挖季一亩地能产1.5吨芍药根,今年预计采挖30多亩。”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袁勇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他指着连片的芍药地介绍,这片 “黄金田” 不仅改变了村子的面貌,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我在合作社挖芍药,一天能挣80到100元,自家还种了一亩多芍药,一年下来也有1万多元收入。”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李大爷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石垭子村,像他这样依托芍药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目前,全村芍药种植面积已达1300多亩,从鲜切花到药用根,芍药全周期的价值开发,让村民们实现了 “家门口就业、地里头赚钱”。
在村子的另一处收购点,一位姓张的收购商正带领十余名工人筛选芍药根。工人们仔细分拣、打包,确保每一根芍药根都符合收购标准。分拣过程中,一辆满载新鲜芍药根的皮卡车缓缓驶来,刚停稳便开始卸货,车厢里的芍药根饱满壮实,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每年我都会从村民手里收购芍药根,再加上自家地里产出的,一年能卖出200到300吨,收益十分可观。”该收购商说,芍药的市场需求稳定,这不仅让她有了长期经营的信心,也让村民们的种植热情越来越高。
石垭子村的芍药丰收,只是中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江立足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多个乡镇布局中药材种植,形成了以芍药为代表,涵盖多种中药材的产业格局。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单一销售到产业链延伸,中江不断探索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培育专业合作社、引入收购企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物资保障和销售渠道,解决了村民 “种不好、卖不出、价不高” 的难题。
中药材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广阔的医药市场,是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富民产业。未来,中江将继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让更多乡村因中药材而美、更多农民因中药材而富。以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