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综述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
中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川中红层丘陵区西缘,是四川省人口大县,属德阳市管辖。县境北接罗江、涪城区,南邻乐至、大英县,西靠旌阳区、广汉和金堂,东毗三台、射洪,地理坐标东经104°26′~105°11′,北纬30°31′~31°17′。县境地形狭长,以丘陵为主,东西宽37km,南北长90km,幅员面积2226km2。
中江县境内水系较为发育,主要河流有凯江及其支流余家河、小东河等,郪江及其支流青春河、会龙河、仓山河等,以及沱江部分支流清溪河、桃园河、资水河等。同时也是全省的径流低值区,属水资源紧缺地区,当地水资源较为紧缺。
2019年中江县年降水量788.3mm,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7.4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42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0.82亿m3(其中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82亿m3)。
2019年末,全县共有5座中型水库,12座小(1)型,50座小(2)型水库,供水能力8578.6万m3;塘坝10631座,窖池7669座,供水能力4274.11万m3。2019年末水库、塘坝、窖池总供水能力12852.71万m3。
2019年,中江全县总供水量3.9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46亿m3,占总供水量的88.1%,地下水源供水量0.47亿m3,占总供水量的11.9%。农业用水量2.89亿m³占总用水量的73.7%,工业用水量0.46亿m³占11.7%,城镇公共用水量0.092亿m³占2.3%,以上三项合称生产用水占总水量的87.7%;居民生活用水量0.46亿m³占11.6%,人工生态补水量0.25亿m³占0.6%。
2019年全县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63.7m3;地区生产总值379.2亿元,万元GDP(可比价)用水量为103.5m3;工业增加值139.7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可比价)用水量32.9m3;人均生活用水量115.6L/日.人;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344.2m3。
二. 水资源量
(一) 降水量
2019年,全县降水量为788.3mm,降水总量为17.5亿m3,与多年平均(758.4mm)比较增加了3.94%,与上年(1119.5mm)比较减少了29.6%,属平水年。根据2019年实测资料绘制的降水量等值线图分析,区域内降水分布比较均衡,主要暴雨区域在东南部,从东南部至中部地区逐渐减少,中部至西北部小幅增加。
表2-1 2019年中江县降水量计算成果表
分区 |
计算面积(km2) |
降水量(mm) |
降水总量(万m3) |
|
水资源分区 |
凯江片区(北片) |
667.9 |
744.1 |
50447 |
南华片区(西片) |
601.9 |
719.3 |
43293 |
|
龙台片区(中片) |
520.0 |
717.4 |
37308 |
|
仓山片区(南片) |
426.5 |
1042.0 |
44442 |
|
流域分区 |
沱江 |
490.1 |
738.1 |
36175 |
涪江 |
1736.2 |
802.4 |
139316 |
|
全县 |
2226.3 |
788.3 |
175491 |

从各分区降水总量看,凯江片区(北片)地域面积最大,降水量占全县总降水量的28.7%,仓山片区(南片)面积最小,降水量占全县总降水量的25.3%;仓山片区平均降雨量最大为1042.0mm,超过了全县平均降雨量788.3mm,其余片区平均降雨量均在全县平均降雨量以下。主要暴雨区域分布在元兴、永丰、太安、仓山、普兴等乡镇,面平均降雨量均超过1000mm。
根据实测资料,选择代表性较强的雨量站监测资料分析,中江县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降水量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量的86.5%,其中7月、8月占比最大,分别达到了全年降水的25.1%和24.4%,接近全年降水量的一半,1~4月、10~12月只占全年总量的13.5%。
注:代表站为中江站
(二)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不包括入境水量)。2019年,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7.4亿m3,折合径流深为333.2mm,较多年平均增加了34.5%,地表水资源量分布变化与降水量一致。
表2-2 2019年中江县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分区 |
计算面积(km2) |
径流深(mm) |
年地表水 资源量(万m3) |
|
水资源分区 |
凯江片区(北片) |
667.9 |
299 |
20246 |
南华片区(西片) |
601.9 |
290 |
17473 |
|
龙台片区(中片) |
520.0 |
308 |
16033 |
|
仓山片区(南片) |
426.5 |
479 |
20425 |
|
流域分区 |
沱江 |
490.1 |
295 |
14470 |
涪江 |
1736.2 |
344 |
59706 |
|
全县 |
2226.3 |
333 |
74176 |
从各分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看,分布与降水总量一致,地表水资源量最多的是仓山片区(南片)为2.04亿m3,龙台片区(中片)最小为1.60亿m3。径流深最大为仓山片区(南片)479mm,最小为南华片区(西片)290mm,径流深除仓山片区较大,其余各地相对均匀。沱江区域径流深295mm,涪江区域344mm。
从分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看,径流量沱江流域占19.5%,涪江流域占80.5%。
(三)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中江县全部按山区丘陵计算,山丘区采用分割河川基流的方法计算。
中江县地下水天然资源补给总量为0.82亿m3/a,全部为山丘区,以河川基流计算得到。
表2-3 中江县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分区 |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万m3) |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万m3) |
地下水资源总量(万m3) |
|||
计算面积 |
地下水资源量 |
计算面积 |
河川基流 |
|||
水资源分区 |
凯江片区(北片) |
—— |
—— |
677.9 |
2503.0 |
2503.0 |
南华片区(西片) |
—— |
—— |
601.9 |
2222.2 |
2222.2 |
|
龙台片区(中片) |
—— |
—— |
520.0 |
1920.0 |
1920.0 |
|
仓山片区(南片) |
—— |
—— |
426.5 |
1574.7 |
1574.7 |
|
流域分区 |
沱江 |
—— |
—— |
490.1 |
1809.6 |
1809.6 |
涪江 |
—— |
—— |
1736.2 |
6410.4 |
6072.4 |
|
小计 |
—— |
—— |
2226.3 |
2226.3 |
8220.0 |
(四)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外来水量)。2019年中江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4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42亿m³,地下水0.82亿m³,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0.82亿m³,人均综合水资源量为686.8m3。
表2-4 2019年中江县水资源总量统计表
分区 |
计算面积(km2) |
年地表水资源量(万m3) |
地下水资源量 (万m3) |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 (万m3) |
水资源总量 (万m3) |
||
水资源分区 |
凯江片区(北片) |
667.9 |
20246 |
2503.0 |
2503.0 |
20246 |
|
南华片区(西片) |
601.9 |
17473 |
2222.2 |
2222.2 |
17473 |
||
龙台片区(中片) |
520.0 |
16033 |
1920.0 |
1920.0 |
16033 |
||
仓山片区(南片) |
426.5 |
20425 |
1574.7 |
1574.7 |
20425 |
||
流域分区 |
沱江 |
490.1 |
14470 |
1809.6 |
1809.6 |
14470 |
|
涪江 |
1736.2 |
59706 |
6410.4 |
6410.4 |
59706 |
||
全县 |
2226.3 |
74176 |
8220.0 |
8220.0 |
74176 |
三. 水利工程蓄水动态
2019年末,全县共有中型水库5座,小(1)型水库12座,小(2)型水库50座,供水能力8578.6万m3;塘坝10631座,窖池7669座,供水能力4274.11万m3。2019年末水库、塘坝、窖池总供水能力12852.71万m3。
表3-1 2019年中江县水库塘坝窖池统计表
工程类别 |
年初工程座/处数 |
年初供水能力(万m3) |
年末工程座/处数 (万m3) |
当年末供水能力(万m3) |
供水能力变量(万m3) |
中型 |
5 |
8578.6 |
5 |
8578.6 |
—— |
小(1)型水库 |
12 |
12 |
|||
小(2)型水库 |
50 |
50 |
|||
塘坝 |
10631 |
4266.51 |
10631 |
4274.11 |
—— |
窖池 |
7667 |
7669 |
|||
合计 |
12852.71 |
—— |
表3-2 中江县2019年中型水库统计表
水库名称 |
总库容(万m³) |
兴利库容(万m³) |
死库容(万m³) |
当年末蓄水量(万m³) |
当年初蓄水量(万m³) |
设计供水量(万m³) |
继光水库 |
9936 |
7061 |
910 |
7806 |
7368 |
3118 |
响滩子水库 |
1835 |
1279 |
94 |
1239 |
1181.2 |
1200 |
元兴水库 |
1215 |
720 |
137 |
735 |
621 |
189 |
双河口水库 |
1874 |
1440 |
48 |
1389 |
1300 |
1440 |
黄鹿水库 |
2350 |
1100 |
1175 |
2297 |
2193 |
581 |
合计 |
17210 |
11600 |
2364 |
13466 |
12663 |
6528 |
四. 供用水量
(一) 供水量
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之和,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三大类。地表水源供水量指地表水体工程的取水量,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等形式。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其他水源供水量是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
表4-1 2019年中江县供水结构统计表 单位:万m3
分区 |
地表水源供水量 |
地下水源供水量 |
其他水源供水量 |
总供水量 |
|||||
水库工程 |
塘坝和窖池工程 |
河湖引水闸工程 |
河湖取水泵站工程 |
其它 |
小 计 |
地下水 |
污水处理回用 |
||
中江县 |
8648 |
4159 |
9539 |
3547 |
8658 |
34551 |
4688 |
—— |
39239 |
2019年,中江全县总供水量3.92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46亿m3,占总供水量的88.1%,地下水源供水量0.47亿m3,占总供水量的11.9%。
地表水组成部分,其中河湖引水闸工程占27.6%,水库工程占25.0%,塘坝和窖池工程占12.0%,泵站工程占10.3%,其他供水占25.1%。
表4-2 2019年中江县供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3
分区 |
地表水源供水量 |
地下水源供水量 |
总供水量 |
|
水资源分区 |
凯江片区(北片) |
7887 |
1047 |
8934 |
南华片区(西片) |
9429 |
2198 |
11627 |
|
龙台片区(中片) |
8439 |
713 |
9152 |
|
仓山片区(南片) |
8795 |
731 |
9526 |
|
流域分区 |
沱江 |
3641 |
774 |
4415 |
涪江 |
30910 |
3914 |
34824 |
|
全县 |
34350 |
4688 |
39239 |
从分区供水结构可以看出,南华片区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比较大,达到18.9%,对地下水的依赖较大;凯江片区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比均在11.7%,龙台片区和仓山片区地下水供水占比较小,分别为7.8%、7.7%。
(二) 用水量
用水量是指配置给各类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之和。按农业、工业、城镇公共、生活、生态,分别统计用水量。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林牧渔用水和牲畜用水;工业用水按取水50万方及以上逐一统计和典型调查进行统计;城镇公共用水包括第三产业用水(指商品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文教卫生、机关团体等等各种服务行业的用水)、建筑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指居民住宅日常生活用水,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统计);生态与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生态水量。
表4-3 中江县2019年用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3
分区 |
农业 |
工业 |
城镇公共 |
生活 |
生态 |
总用水量 |
|
水资源分区 |
凯江片区(北片) |
6647 |
628 |
322 |
1249 |
89 |
8934 |
南华片区(西片) |
6636 |
3606 |
217 |
1109 |
60 |
11627 |
|
龙台片区(中片) |
7679 |
169 |
162 |
1096 |
45 |
9152 |
|
仓山片区(南片) |
7947 |
200 |
219 |
1100 |
60 |
9526 |
|
流域分区 |
沱江 |
2854 |
690 |
138 |
683 |
38 |
4415 |
|
涪江 |
26055 |
3913 |
782 |
3871 |
215 |
34824 |
合计 |
28909 |
4603 |
920 |
4554 |
253 |
39239 |
2019年,全县总用水量3.92亿m³,其中农业用水量2.89亿m³占总用水量的73.7%,工业用水量0.46亿m³占11.7%,城镇公共用水量0.092亿m³占2.3%,以上三项合称生产用水占总水量的87.7%;居民生活用水量0.46亿m³占11.6%,人工生态补水量0.025亿m³占0.6%。
从各行业来看,工业用水量主要集中在南华片区(西片),占比78.3%;城镇公共用水凯江片区(北片)较多,占比35%。
五. 用水指标
2019年全县常住人口107.9万,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63.0m3;国民生产总值379.2亿元,万元GDP(可比价)用水量为103.5m3;工业增加值139.7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可比价)用水量32.9m3;人均生活用水量115.6/日.人;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344.2m3。
表6-1 2019年中江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表
行政区 |
年末人口数(万人) |
国民生产总值(万元) |
工业增加值(万元) |
实际灌溉面积(万亩) |
|
城镇人口 |
农村人口 |
||||
中江县 |
45.8 |
62.1 |
3792382 |
1397343 |
84.0 |
表6-2 2019年中江县主要用水指标统计表
行政区 |
人均用水量(m3) |
万元GDP用水量(m3)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
人均生活用水量(L/人.日) |
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m3) |
中江县 |
363.0 |
103.5 |
32.9 |
115.6 |
344.2 |
注:本表GDP、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口按年常住人口计算。
六. 洪水灾害情况
2019年5月1日至9月30日,全县共有5次明显降雨过程,分别是7月19日、7月22日、7月29日、8月5日至6日和9月10日,由于降雨时间集中,强度较大,造成全县3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最大降雨过程发生在7月28日8时至29日8时,我县18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50毫米-100毫米暴雨的乡镇12个,累计降雨最大为玉兴镇176.5毫米,
根据灾情统计,5月至9月洪涝灾害共造成全县受灾人口15.4051万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13人;倒塌房屋896间;农作物受灾159979亩;成灾61299.5亩;绝收9710亩;公路中断180条次;塘堰冲毁133座,灌溉渠道受损279处,堤防受损20处、898米,机电井泵站损坏37座。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27.8万元。
2019年,共发布了预警信息15.3万条,及时科学调度各项水利工程,同时落实了各项防范和避险措施。灾情发生后,县领导均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抢险、组织救援、核查灾损,灾害和抢险救灾无人员伤亡,将人民的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七. 重要水事
3月20日,省水利厅信息中心主任朱光荣、厅办公室副主任唐波、市水利局张旭一行到中江县调研水利宣传工作。副县长袁海、县水利局许世顺陪同调研。
3月21日,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一行到石泉水库枢纽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督察。市水利局局长黄剑、副县长袁海、县水利局局长许世顺等相关人员陪同。
4月2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郪江河市级河长周新,副市长、郪江河市级河长何苹率市相关部门调研中江县郪江水环境状况,督导郪江河长制工作。
4月2日,省水保局局长高镔、市纪委书记郭宏川一行到中江广福镇调研水土保持储备项目。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霞,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袁朝宇、市、县水利局陪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7月24日,德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何礼同志赴中江县督查防汛抗旱工作,市、县水利局主要领导陪同检查。
10月18日,省水利工作督导组一行到中江县仓山镇华宝支渠调研指导华宝支渠工程建设工作。市水利局局长黄剑、县长李霞、县水利局局长许世顺、仓山镇镇长吴中华等陪同调研。
10月18日,省水利厅副厅长李勇蔺率队到中江县开展水利工作综合督导。督导组先后深入石泉水库施工现场、南华镇辑庆河防洪治理工程与许家河水保工程及“荷韵·南山”水美新村建设现场、东北镇百福村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站、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响滩子右干渠(广福镇) 和华宝支渠(仓山镇)整治工程 现场,实地查看我县水利工作项目工程推进情况,并听取相关工作汇报。
编制说明:
1. 《2019年中江县水资源公报》中多年平均值统一采用 1956~2000年系列平均值。
2.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水资源公报发布内容的通知》(办资管函[2020]382号)要求,2019年度公报不再对外发布水质部分内容。
3. 2019年中江县水资源公报所涉及社会经济指标来源于统计年鉴,其中涉及人口统计指标均采用常住人口数据,涉及经济指标均采用可比价数据。
4. 水利工程数据来源于水利综合年报。
5. 根据中江县经济发展及区域规划,本次公报将全县分为凯江片区(北片)、南华片区(西片)、龙台片区(中片)、仓山片区(南片)四个水资源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