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维、肖东、李春芳代表:
您在县第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议》第51号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县畜禽粪污处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对您提出的关于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将办理结果向您答复如下:
中江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畜牧大县、“全国生猪百强县”、生猪调出大县、是四川省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种养结合、实现种养平衡,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更是我们必须做好的。
一、我县畜牧养殖业生产现状
2022年全县全年出栏生猪116.01万头,肉牛3.79万头,肉羊18.00万只,小畜禽2213.29万只。畜牧产业地位突出,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中江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我县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
(一)处理模式
全县主要是开展种养结合,以种定养推广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核心,重点采取了粪污-沼气-种植模式,垫料饲养模式(零排放模式)、异位发酵床处理粪污模式、达标回收利用或排放模式。
(二)资源化利用情况
1.散养户。中江县98%以上生猪、牛羊散养户几乎都配套有化粪池,粪污通过户用沼气及堆肥处理基本能通过种养结合就地消纳。
2.专业户和规模养殖场。中江县从2013年开始,安排了生猪调出大县资金、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计生资金、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资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近9500万元,用于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建设沼气池、沼液储存池和干粪堆放棚、异位发酵床等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养殖场的粪污输送及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已达100%,粪污利用率远超省部级目标任务。
除此之外,中江县的大型养殖场如温氏种猪场、种鸡场、奉献养殖公司等采用达标回收或排放模式,由专业的治污公司设计粪污处理系统,使粪污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回收综合利用或排放。
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措施
(一)路径措施
1.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和化肥零增长行动,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已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逐场制定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配套完善的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对现有基础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升级,集成推广清洁养殖工艺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今后将依托生猪产业集群规划在养殖密集区,需要的土地承载量大的区域,加快规划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集中处理和转运。同时,建立畜禽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收集不能就地就近消纳的畜禽粪污,交有机肥厂作原料或转运到种植业需要的地方消纳,从而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服务平台建设,架好种养结合桥梁。
2.提升种养结合水平。按照中江实际,设计种养循环模式,以提高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全消纳”为目标,建立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示范片,推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带动形成一批种养结合的典型模式。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健全从源头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的管理制度,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出台政策,支持鼓励种植业广泛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大幅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种养结合,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健康的发展。加快培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应用模式
根据土地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布局养殖场,按照一定的种植(养殖)面积(包括农作物、林地等)安排相应的畜牧业用地,就近消纳养殖场粪便与污水,一般每亩土地配套养殖3个猪当量,具体可根据作物用肥量适当调整,并着眼于长远,留有余地,实现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协调。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就地结合、就地利用模式。根据周边农田、果园、荷塘、林地等的规模,确定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做到周边种植业完全有能力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
2.异地结合、综合利用模式。对于畜禽排泄物超过周边承载量的规模养殖场,在异地配套相应承载利用能力的种植业基地,养殖场干粪通过发酵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异地转运后施用到农田园地,养殖污水经过沼气工程治理,沼液通过吸粪车或管网设施异地转运到农田果园使用。
3.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针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难的问题,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通养殖与有机肥厂和种植业的连接通道,实现养殖、制肥和粪污使用的有效对接,实现区域内资源循环、生态平衡。
(三)工作保障
1.加强资金保障。按照“多方争取、用途不变、统筹安排、打捆使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则,整合治污项目、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秸秆综合利用、畜禽标准化扶持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农业扶持政策等项目资金,以市场为主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种养结合、循环生态项目。
2.加强政策保障。在土地、金融、税收、电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引导鼓励种养场(户)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健康养殖。向种植业发达的区域转移和扩张,鼓励使用有机肥。
3.加强技术保障。加强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加大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全县农业畜牧技术员作用,做好种养户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4.加强宣传保障。充分利用新型宣传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式的宣传工作,引导各级干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建设种养循环生态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快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畜禽粪污处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28日